替考该当何罪

你在这里

替考该当何罪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习宜豪 南方周末实习生 张维

发自:河南郑州 2014-06-19 10:39:53 来源:南方周末

 

2014年6月5日,济南,民警在做王某的工作,让他指出做枪手的学生。 (CFP/图)

拿着雇主身份证和准考证直接进场替考,被称作“硬考”。而通过伪造证件瞒过审查进行替考则被称为“软考”。“软考”有伪造居民身份证罪可以规制,而最明目张胆的“硬考”,不符合聚众扰乱公共秩序罪的构成要件,反而可以逃避刑罚。

2014年6月17日,针对央视报道湖北大学生到河南开封杞县等考点参加高考替考一事,河南省招办回应,在今年的高考工作中,河南省已经查实违规违纪考生165人,其中127人替考。

早在2年前,2012年6月7日,南方周末以《枪手在行动》和《买“枪”:两万五,上一本》为题报道了河南多所高校大学生在替考中介的组织下到河南杞县、山西应县等地参加替考的事实。不久,组织去杞县等地替考的张某、李某和组织去应县等地替考的谢某、任某龙均被公安机关抓获。

同样是组织替考,这四个人面临的法律惩罚却不尽相同。张某和李某最终没有被起诉;谢某和任某龙各获刑11个月。

截然相反的命运,源于不同的替考方式。

在高考替考的产业链条中,拿着雇主的身份证和准考证直接进场替考,被称作“硬考”。而通过伪造证件,瞒过监考老师审查进行替考则被称为“软考”。

在过往的判例中,对“软考”的处罚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比如,以伪造居民身份证罪判处组织者有罪。而面对“硬考”替考的组织者——最明目张胆的,公诉机关却有点无奈。

谢某和任某龙组织替考的方式正是“软考”。河南省长葛市检察院指控,谢某和任某龙通过为替考人员伪造居民身份证和准考证,用于在山西应县等高考考点参加替考,应当以伪造居民身份证罪追责。最终,法院认可了公诉机关的指控罪名。

没被起诉的张某和李某,采取的是“硬考”手段。河南省开封市公安机关查明,两人出钱收买多名在校大学生,付定金让他们备考,并在2012年6月6日开车将多名大学生接到考点,替考者携带被替考者证件直接进入考场替他人参加高考。

据河南《大河报》报道,替考者张某和李某被抓获后,如何定罪成了难题。警方认为,组织高考替考的行为扰乱了国家正常的高考秩序,情节严重,符合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构成要件,应受刑罚处罚。

但检察院认为,组织替考的行为一般都秘密进行,不同于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聚众”行为;此外,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扰乱”,一般是通过群体的软暴力,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与社会心理的不安,非法组织他人替考的行为明显不具有这些特征。

尽管检方也认为组织替考行为“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极大”,危害程度达到了应受刑罚处罚的程度,但是因为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其为犯罪行为,不能定罪和处以刑罚(即“罪刑法定”原则)。

在上述报道中,检察官还建议在刑法的扰乱公共秩序罪中增设“非法组织替考罪”。

南方周末记者查询了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做法。

在美国,考试作弊可能触及危害国家安全罪。据新华社报道,2002年,美国执法部门在国内13个州以及首都华盛顿逮捕了58名在托福考试中作弊的外 国留学生。大多数人涉嫌花钱请人代考,还有一部分则是专门替他人考试的“枪手”。美国司法部官员在声明中说,在托福考试中作弊是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所 有被逮捕的学生都面临阴谋欺诈的指控,如果指控成立,将面临最高5年监禁和25万美元罚款的处罚。

在香港,按照《刑事罪行条例》的相关规定,替考按照虚假文书犯罪论处,如果定罪可判刑14年监禁。

专门为考试作弊立法的,是台湾。台湾地区“刑法”第137条规定了“妨害考试罪”:对于依考试法举行之考试,以诈术或其他非法之方法,使其发生不正确之结果者,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300新台币以下罚金;前项之未遂犯罚之。

“妨害考试罪”将替考者和组织替考者甚至被替考者都纳入规范,不过,依照“考试法”,这个罪名针对的主要是公务员考试。而高中、大学入学等定期举行的大规模考试,不在其约束范围之内,视情况一般以伪造文书(伪造应考资格)罪等论处。

曾有“立法委员”在2005年7月对“妨害考试罪”提出修正案,希望加大处罚力度,并将全岛入学考试都纳入规范。但从2014年最新的一次修订来看,这种建议并未得到采纳。

“目前,很难找到一个比较合适的罪名去规制这一类行为。”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车浩认为,替考行为很难说是侵犯某个个人的利益,可视作对高考这种录 取秩序的破坏。我国刑法中“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相关罪名,已经保护了公共、社会、教学、经营管理秩序,公平录取的高考秩序重要性不会低于上述几种。他认 为,我国很有必要从立法上保护高考秩序。

 

分类标签: 

分类导航

 
Purus ipsum, ac elementum libero. Nam sem purus, blandit sed malesuada nec, consectetur sed neque. Cras iaculis quam in elit dapibus sed volutpat. Pellentesque ipsum tellus.
Purus ipsum, ac elementum libero. Nam sem purus, blandit sed malesuada nec, consectetur sed neque. Cras iaculis quam in elit dapibus sed volutpat. Pellentesque ipsum tellus.

律师名片

 

上海刑事辩护律师      邱国开律师,系本站主编,在司法机关从事过侦查和公诉工作数年,现执业于上海博和汉商律师事务所,长期专注于刑事辩护、合同法、公司法的研究,成功代理过大量案件,服务领域包括刑事辩护、民商事案件代理、企业规章制度设计、合同文本的起草、公司法律顾问等。

电话/微信:15026491946
联系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方路1365号5号楼10B座

以下为律师微信二维码

weixin

 

 

 

 


Tel:15026491946 QQ:47730654 Email:plato741@163.com

苏ICP备11080979号-7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1197

本站版权归fnlvshi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本站转载之资源,均为学习研究之目的,如若涉及版权,请联系站长审核后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