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而引发诈骗案件,收取砍头息是否会构成诈骗?

你在这里

民间借贷而引发诈骗案件,收取砍头息是否会构成诈骗?

 

杨恩雄律师

 

发布时间:19-06-20

 

最近有网友咨询,家人因放贷而被刑事拘留,很有可能由于在放贷时收取了砍头息,笔者将在本文探讨一下,民间借贷中收取砍头息,有没有可能构成犯罪?

 

什么是砍头息?举个例子,出借10万元,约定利息每月4000元,在借款人拿钱的时候,出借人预先扣了3个月的利息,借款人实际到手88000元,这12000元就是砍头息。

 

民事法律并不支持借款人(债务人)偿还这12000元本金。根据民间借贷的司法解释规定,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实际出借的金额认定为本金。前面的例子,出借人去起诉借款人还钱,最终只会被认定出借了88000元。如果出借人收了这12000元砍头息,是否有可能构成诈骗呢?我们先看下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诈骗罪的基本构造

 

诈骗罪,就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主观方面,要求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诈骗罪的基本构造:一、行为人实施了欺骗行为;二、使对方产生认识错误;三、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四、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损失。

 

主观方面要证明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这是非常难证明的点,需要结合具体案件来判断,一个小细节就有可能决定罪与非罪,本文不讨论主观方面的问题。

 

讨论收取砍头息是否会构成诈骗,我们需要讨论以下几点:

 

一、出借人是否实施了欺骗行为;

 

二、借款人是否陷入认识错误;

 

三、借款人有没有因错误认识处分债权;

 

四、出借人有没有取得财产;

 

五、借款人有没有受到财产损失。

 

以上五点,只要有一点不符合,出借人就不会构成犯罪。我们挑关键的几点来讲一下。

 

如何认定出借人实施欺骗行为

 

民间借贷很多时候,出借人都会告知借款人:“砍头息、手续费属于行规,你爱借不借。”而借款人由于急着用钱,无奈签下借款合同。这种情况,在民事法律上叫做乘人之危,签订合同的行为属于可撤销的法律行为。明确一下,这种情况下,出借人与借款签订合同的行为,并不是欺骗行为。

 

换种情况,出借人拿着刀顶着借款人的脖子说:“快签借款合同,不然杀了你。”出借人的这个行为已经构成抢劫,假设这个借款合同约定10万元借款,实际出借88000元,这12000元就是出借人抢劫的金额,注意一下,抢劫、诈骗债权也会构成犯罪。

 

怎么样会构成欺骗呢?举个例子,甲拿着一张空白合同告诉乙:“你签了它就有88000元了,你欠我就只有88000元。”在乙签订合同并拿到钱之后,甲补充了合同,写了乙借款10万元,这种情况,甲明显实施了欺骗行为。

 

诈骗债权是否构成犯罪?

 

刑法第266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需要处以刑罚。我们先分析一下,债权是否属于刑法上的“财产”。

 

其中债权是否属于财物?我国的司法实践中,财产性利益一般会作为财产犯罪的行为对象。例如,盗窃他人的支票到银行兑现,构成盗窃罪,支票本身只是一张纸,并无实际价值,但是拥有支票,就相当于拥有对银行的债权,拿着支票一般可以到银行兑现,因此,支票属于债权凭证,同样具有财产性利益。因此,债权属于财物。

 

知道诈骗债权会构成犯罪就好办了,出借人实施欺骗行为取得债权、借款人因此而增加了债务,出借人构成诈骗罪。前面的所述的案例,出借人以欺骗的方法骗借款人签订借款合同,实际出借88000元,但借款合同写的是10万元,最终出借人构成诈骗,诈骗金额是12000元。

 

总结

 

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出借人因收取砍头息而构成诈骗罪的情形是极为少见的,因为大部分的情形,出借人会直接跟借款人明确这是砍头息、手续费。如果借款人被刑事立案,辩护律师可以考虑从双方的口供入手。例如,出借人的口供:“已经告知借款人这是砍头息。”借款人的口供:“我知道这是砍头息”。此时就可以证明,出借人明显没有实施欺骗行为,同时,借款人也没有陷入错误认识。

 

很多司法机关办案,都是以结果论,他们会认为:出借人获得了债权、借款人增加了债务,因而直接认定出借人构成诈骗罪。这种处理方式非常不合理。

标签: 

分类导航

 
Purus ipsum, ac elementum libero. Nam sem purus, blandit sed malesuada nec, consectetur sed neque. Cras iaculis quam in elit dapibus sed volutpat. Pellentesque ipsum tellus.
Purus ipsum, ac elementum libero. Nam sem purus, blandit sed malesuada nec, consectetur sed neque. Cras iaculis quam in elit dapibus sed volutpat. Pellentesque ipsum tellus.

律师名片

 

上海刑事辩护律师      邱国开律师,系本站主编,在司法机关从事过侦查和公诉工作数年,现执业于上海博和汉商律师事务所,长期专注于刑事辩护、合同法、公司法的研究,成功代理过大量案件,服务领域包括刑事辩护、民商事案件代理、企业规章制度设计、合同文本的起草、公司法律顾问等。

电话/微信:15026491946
联系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方路1365号5号楼10B座

以下为律师微信二维码

weixin

 

 

 

 


Tel:15026491946 QQ:47730654 Email:plato741@163.com

苏ICP备11080979号-7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1197

本站版权归fnlvshi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本站转载之资源,均为学习研究之目的,如若涉及版权,请联系站长审核后删除